龋病:悄无声息的"口腔杀手",你了解多少?

发布人:戴文运维-大潘 发布日期:2024-05-07

一、龋病是什么?它如何侵蚀你的牙齿?

龋病,俗称"蛀牙"或"虫牙",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牙齿硬组织慢性破坏性疾病。它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细菌、食物残渣、口腔环境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龋病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1. 局部危

- 牙体缺损:龋洞导致牙齿敏感、疼痛,影响咀嚼功能。  

- 牙髓炎 & 根尖周炎:细菌侵入牙髓,引发剧烈疼痛,甚至导致牙髓坏死。  

- 牙齿脱落:严重龋坏可能导致拔牙,影响邻牙稳定性。  

- 颌骨感染:炎症扩散可能引起颌骨骨髓炎或间隙感染。  

2. 全身影响:口腔健康牵动全 

- 消化系统负担:牙齿缺损影响咀嚼,增加胃肠压力。  

- 心血管风险:口腔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增加心内膜炎、动脉硬化风险。  

- 糖尿病恶化:牙周感染与血糖控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 孕妇早产风险:妊娠期龋病可能增加低体重儿或早产概率。  

3. 儿童龋病:影响发育和心理健康

- 乳牙龋坏可能影响恒牙萌出,导致牙列不齐。  

- 咀嚼功能下降影响营养吸收,妨碍颌面发育。  

- 龋齿疼痛让孩子抗拒进食,甚至影响语言学习。  

- 前牙龋坏可能引发自卑心理,影响社交。  

 

三、防龋攻略:科学护牙,远离蛀牙

1. 正确刷牙:方法比次数更重要

- 巴氏刷牙法**:牙刷倾斜45°,短距离水平颤动,覆盖牙龈和牙面。  

- 每天2次,每次2分钟**,尤其睡前刷牙至关重要。  

 

2. 辅助清洁:牙刷难以触及的死角

- 牙线:每日清洁牙缝,避免邻面龋(占成人龋病的40%)。  

- 牙器:适合牙缝大、正畸人群,辅助清除食物残渣。    

 

3. 饮食调整:少给细菌"喂糖"

- 减少高糖饮食:碳酸饮料、糖果、蛋糕等是龋病的"帮凶"。  

- 代糖选择:木糖醇等代糖不易被细菌利用,可适量替代。  

- 咀嚼纤维食物:苹果、芹菜等能摩擦牙齿,辅助清洁。  

 

4.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 儿童:每3-6个月检查一次,适时做窝沟封闭或涂氟。  

- 成:每年至少1次洗牙+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及时充填。  

- 孕妇:孕前处理龋齿,孕期更需注重口腔护理。  

 

四、常见误区:这些"护牙习惯"可能是错的!

 "不疼就不用治" → 龋病早期无痛感,等到疼痛时可能需根管治疗。  

 "乳牙坏了不用管" → 乳牙龋坏会影响恒牙,甚至导致颌骨发育异常。  

 "刷牙越用力越干净" → 暴力刷牙会磨损牙釉质,引发敏感。  

 "洗牙会让牙缝变大" → 洗牙清除的是牙结石,牙缝大是牙龈萎缩的结果。  

 

五、总结

龋病不是小问题,而是潜伏的"口腔杀手"。从日常刷牙到定期检查,科学护牙能有效预防蛀牙。记住:健康的牙齿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别等疼痛时才想起它!

image-20250428093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