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沉默的口腔健康杀手

发布人:戴文运维-大潘 发布日期:2025-03-20

一、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发。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  

1. 牙龈炎:早期阶段,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但尚未破坏牙槽骨。  

2. 牙周炎:炎症扩散至深层组织,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最终牙齿松动脱落。  

 

二、牙周病的直接危害**  

1. 牙齿脱落:从松动到失去

牙周病的核心危害是破坏牙周支持组织。随着牙槽骨被逐渐吸收,牙齿失去支撑,即使没有蛀牙,也可能自行脱落。据统计,牙周炎是35岁以上人群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远超龋齿和外伤。

 

2. 口腔功能与美观受损

- 咀嚼困难:牙齿松动后,无法正常咀嚼硬物,影响消化吸收。  

- 发音障碍:前牙缺失可能导致说话漏风、发音不清。  

- 面容衰老:牙槽骨流失会引发面部塌陷,显得苍老。  

 

3. 长期口臭与疼痛

牙周袋内的细菌代谢会产生硫化物,导致顽固性口臭。此外,牙龈萎缩后牙根暴露,冷热刺激可能引发剧烈疼痛。

 

三、牙周病的全身性危害

近年研究发现,牙周病与多种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堪称“隐形健康杀手”:

1.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2. 糖尿病恶化  

牙周炎会加剧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更难控制。反之,糖尿病患者也更易发生重度牙周炎,形成恶性循环。

 

3. 妊娠并发症

孕妇若患中重度牙周炎,细菌毒素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的风险。

 

 

四、哪些人容易得牙周病?

- 口腔卫生不良者:刷牙不彻底、从不使用牙线。  

- 吸烟人群:尼古丁破坏牙龈微循环,掩盖出血症状。  

-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  

- 孕妇与更年期女性:激素变化导致牙龈敏感。  

- 压力大、免疫力低下者:如长期熬夜、过度疲劳。  

 

五、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关键:阻断牙菌斑

1. 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2次,每次2分钟。  

2. 牙线清洁:清除牙缝中的菌斑(牙刷无法触及)。  

3. 定期洗牙:每年1-2次超声波洁牙,去除牙结石。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干预

- 度牙龈炎:通过洁牙和改善口腔卫生可逆转。  

- 中重度牙周炎:需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甚至牙周手术。  

- 牙齿松动:可采用夹板固定或种植牙修复。  

 

结语

牙周病不是“小毛病”,而是潜伏在口腔中的健康炸弹。它不仅能摧毁牙齿,还可能牵连全身。从今天起,认真刷牙、定期检查,别让忽视成为遗憾! 

image-20250428094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