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低血糖≠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你分得清吗?

发布时间:2020-04-17  点击数:11885  作者:admin

对于低血糖,糖友肯定都不陌生,很多还有过亲身感受。虽然说是很常见,但却未必真正了解,不少都是模棱两可。今天,就告诉你一些关于低血糖的事实。

  饥饿感 ≠ 低血糖

  大家的直觉是一旦出现饥饿感那就是低血糖。其实未必如此,因为除了低血糖,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而导致的,此时血糖可以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但还是会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因此糖友们如果出现饥饿感,应该立刻监测血糖,以便对病情和治疗方案做出更准确地判断,而不是盲目补充食物,错失机会。

  低血糖、低血糖症和低血糖反应,真不是一回事儿!

  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在于:①“低血糖”是一个生化指标,指血糖水平≤2.8 mmol/L(非糖尿病患者)或≤3.9 mmol/L(糖尿病患者),而不管有无不适症状;②“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水平≤2.8 mmol/L(非糖尿病患者)或≤3.9 mmol/L(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临床症状;③“低血糖反应”则是一个临床概念,指出现和低血糖相似甚至相同的症状,而不管此时血糖的具体数值。尽管“低血糖反应”血糖可能并不低,但危害和“低血糖”是一样的,不可轻视或置之不理。低血糖是糖尿病的一种急症,其危害与高血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次严重低血糖所带来的危害,足以抵消一辈子控制高血糖的全部获益。严重的低血糖,6秒钟就足以使一个正常人变成植物人。

1587110160.jpg

    糖友不禁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还不同,这都有歧视?这不是歧视,这是因为非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更多的糖原贮备,抵御低血糖的能力强一些,所以其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低一些。

低血糖的表现多样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典型者主要表现为饥饿感、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颤抖和乏力等;症状不典型者则可表现为精神烦躁、言行反常、肢体抽搐、癫痫样发作、嗜睡和昏迷等;另外,还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干脆没有任何症状,临床上称之“无症状性低血糖”。因此,糖友们不仅要熟悉低血糖的典型症状,还要了解其非典型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由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经常存在无症状性低血糖现象。这些病友要更加提高警惕,对自己的血糖控制也不宜过严。

“低血糖反应”同样要认真对待

  尽管“低血糖反应”血糖并不低,但也不可轻视或置之不理,应按低血糖同样对待,特别是老年人或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测血糖及心电图,并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防止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那种认为“低血糖反应”不是低血糖,因而不需要处理的观点是不对的。

如何预防“低血糖反应”

  1.降糖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切勿为了快速把血糖降下来而盲目加大剂量。

  2.饮食控制应循序渐进,不宜过度节食,建议少吃多餐,尤其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少量加餐。

  3.力求血糖平稳控制并且达标。血糖过高或低或者大幅波动,都会有饥饿感。因此血糖控制应该朝着达标方向努力,但不可操之过急。

  4.加强血糖监测。当血糖波动较大或者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及时调整降糖方案

     糖友不禁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还不同,这都有歧视?这不是歧视,这是因为非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更多的糖原贮备,抵御低血糖的能力强一些,所以其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低一些。

低血糖的表现多样化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典型者主要表现为饥饿感、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颤抖和乏力等;症状不典型者则可表现为精神烦躁、言行反常、肢体抽搐、癫痫样发作、嗜睡和昏迷等;另外,还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干脆没有任何症状,临床上称之“无症状性低血糖”。因此,糖友们不仅要熟悉低血糖的典型症状,还要了解其非典型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由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经常存在无症状性低血糖现象。这些病友要更加提高警惕,对自己的血糖控制也不宜过严。

“低血糖反应”同样要认真对待

  尽管“低血糖反应”血糖并不低,但也不可轻视或置之不理,应按低血糖同样对待,特别是老年人或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测血糖及心电图,并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防止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那种认为“低血糖反应”不是低血糖,因而不需要处理的观点是不对的。

如何预防“低血糖反应”

  1.降糖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切勿为了快速把血糖降下来而盲目加大剂量。

  2.饮食控制应循序渐进,不宜过度节食,建议少吃多餐,尤其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少量加餐。

  3.力求血糖平稳控制并且达标。血糖过高或低或者大幅波动,都会有饥饿感。因此血糖控制应该朝着达标方向努力,但不可操之过急。

  4.加强血糖监测。当血糖波动较大或者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及时调整降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