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话聊”也治病? ——1例“双心”疾病患者的双心诊疗案例

发布时间:2020-04-17  点击数:11413  作者:admin


您近2周是否有睡眠不好,且已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呢?


您近2周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了呢?


您近2周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未发现能解释的原因呢? 



  willian oslor曾说:“知道病人是什么类型的人比知道病人患的什么病更加重要”!近期,我院心血管内科二区便利用这“三问法”筛查出一位典型的“双心”疾病患者——57岁的赖伯。

  那么,什么是“双心”疾病呢?所谓“双心”,即躯体之“心”与心理之“心”。

  据赖伯所述,其患糖尿病、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经常往返医院复诊,相关的治疗和检查几乎都做了个遍,但却似乎总是没有明显疗效。近几周,赖伯更是反复出现胸闷痛、憋气、心悸等症状,睡前症状明显,有时甚至整夜都无法入睡。主管医师接诊以后,仔细评估了赖伯病情,在其症状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作了详细的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对比检查,均无特殊变化,冠脉造影术中也仅见第一对角支中度狭窄。那赖伯为何会反复出现的非典型心绞痛症状呢?


“洞察秋毫,家常3问识焦虑”




  入院第三天(冠脉造影术后第一天),吴方辉副主任医师再次认真查阅患者既往病历,再查房时却只是与赖伯话起了家常,从生活聊到工作,又从工作聊到睡眠……吴主任并没有正面指出赖伯此次病情发作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法,但整个查房过程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这个患者冠心病诊断明确,但综合此次检查和心理评估来看,患者的胸闷痛症状应该是焦虑、抑郁症引起的,而且是中重度抑郁。”半小时后,吴主任从病房出来得出这样的结论!

治疗+护理,“双心”疗法直击病症




  鉴于患者拒绝心理医师作进一步的病情评估,吴方辉副主任医师指导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为赖伯重新制定了诊疗计划3步骤:

抑郁、睡眠双用药

  经过综合评估,确认赖伯的“抑郁”诊断后,主管医生及时在原系统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了抗焦虑、抑郁药物,辅以改善睡眠药物,入院第三天当晚,赖伯睡了近一个月左右来的第一次好觉。

微笑服务 闲话家常 巧护理

  整个住院期间,全体医护人员的微笑服务贯穿全程,对赖伯所提出的所有合理要求都一应满足,为其营造出了愉快、轻松的诊疗环境。治疗以外的时间,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更是没事就去赖伯病房“串串门”、“唠唠嗑”,鼓励赖伯将自己的顾虑和担忧表达出来,并表示理解,予以心理安慰。几日下来,赖伯逐渐眉头舒展,心态也相对稳定了。

认知和行为干预

  主管医生向赖伯详细介绍了他目前的病情和诊疗方案,赖伯也逐渐接受了“双心”疾病。与此同时,管床护士也教会了他病情发作时的自救方法,鼓励其克服心理困难,每日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让认知和行为干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改善赖伯的情绪和生活质量,达到最终改善心血管功能,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

  出院1周后护士对赖伯进行了电话随访,赖伯侃侃而谈,并表示已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夜间睡眠状态基本改善,未再出现胸闷等不适症状,目前已按医嘱逐步减少辅助睡眠药物,并对吴方辉副主任医师及杨康清医生表示感谢!

1587110350.png

知识链接1


国外资料显示,心脏病患者重症医院的发病率为9.3%,而无躯体疾病发病率为4.8%(来自美国国家健康调查)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障碍互为因果。双心医学则是以规范化诊疗作为框架,将关注精神心理问题作为心脏整体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心诊疗更能及早地识别并诊断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


知识链接2


PHQ-9抑郁筛查评估9问

在过去的2周,您是否被以下问题困扰?

(1)做事情毫无兴趣或高兴不起来;

(2)觉得悲伤压抑甚至绝望;

(3)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或是嗜睡;

(4)感觉疲乏无力;

(5)没有食欲或进食过多;

(6)感觉糟透了,自己很失败;

(7)难以专注,如读书或看电视;

(8)语速慢以至于被别人发觉,或老是不停地走来走去;

(9)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好,或想采取某种方式伤害自己。

评分标准:没有为0分;几天为1分;一半时间以上为2分;几乎每天为3分。

PHQ-9评分≥10分,建议通过专科医师做更系统的评估,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