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简介

了解更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消化内科是梅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接受中山三院本部消化内科垂直延伸管理。中山三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广东省肝脏疾病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属消化内镜中心是广东省消化内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科也是广东省医学会胃食管静脉曲张学组与酒精肝学组组长单位。

粤东医院消化内科依托院本部消化内科雄厚实力,在本部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吴斌教授的带领下科室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室由消化内科门诊、住院病区及消化内镜中心组成。开设床位为33张,现有医师14名。科室是“幽门螺杆菌市级示范中心”,粤东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四星级救治基地的重要组成科室。

消化内镜中心配备了富士高清电子内镜、富士高清放大内镜、奥林巴斯高清电子内镜、经鼻超细内镜、十二指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富士SU-9000超声内镜、富士SP-900超声微探头系统、奥林巴斯高频电刀、爱尔博高频电刀等。常规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放大内镜检查,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食管狭窄探条扩张术或球囊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内镜下鼻胃管/鼻肠管置入术、经鼻/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结肠支架植入术、内镜下内痔套扎术、胶囊内镜、超声内镜检查(EUS)、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EUS-FNA)、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腹腔镜内镜下合作手术(LECS)等,年完成内镜下检查及治疗近2万例次。

【技术特长和特色】

通过开展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检测,科室在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基于“脑-肠”互动异常的理论基础,使用传统治疗药物、神经调节剂等,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

消化内科住院病区收治各种常见及危重疑难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如消化性溃疡并出血、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良性肿瘤、早期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患者。目前设有急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消化道早期肿瘤、超声内镜、炎症性肠病五大亚专业团队,在相关领域内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消化内科依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联合胃肠外科、介入科、重症监护室等,成功救治众多急危重症消化道出血患者,年收治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超过200例次。粤东医院消化内科改良的无放射线辅助肠道支架植入技术,为结肠恶性梗阻患者提供了无需暴露于射线环境下的治疗方案,实现了肠道支架的成功植入。科室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了水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under water ESD)以及口袋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pocket creation method ESD),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创伤,加速了术后康复进程,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人员介绍】

消化内科双聘学科带头人为吴斌教授,日本佐贺大学医学部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消化内科学/分子生物学双聘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广东省消化内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酒精肝学组”组长。

消化专科医生14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4名,所有专科医生均曾在省内外知名医院完成规培或进修。消化内科病区护士共有15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8人。消化内镜中心护士共有6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1人。

【科研】

疫情期间在国内首次报道咽拭子转阴后粪便仍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为科学防控新冠提供参考。开展本地区Hp耐药情况的研究,为区域幽门螺杆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近3年,共发表实用新型专利2项,科研立项3项;省医学会基金1项。

从2021年至今,共带教实习生300人次以上,助理全科规培生40人次以上,师资团队成员多次获得优秀带教老师、优秀教学秘书。在内镜特色教学方面,从2021年至今,共接收及培训内镜医师8名,护士15名,从上岗前培训到洗消、内镜操作及治疗、护理等。进修结束均能独立进行相关操作,返岗后在当地医院均独立开展胃肠镜检查及治疗。

专家团队

主任医师

岭南名医、南粤好医生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