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大如足球,腹腔镜成功切除

近期,我院肝胆外科成功为一位20岁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实施了腹腔镜巨大脾脏切除术,标志着我院肝胆外科技术再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腹内巨大脾脏,四处奔波求医   小李,本是花季少年,本该沐浴在知识的海洋,成为父母的希望,却不幸羅患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疾病,常年奔波于各地大医院求医,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即使长期口服青霉胺治疗,但病情依然不断加重,已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有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多次在外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   此次,他已反复出现牙龈出血有1年多了,腹部CT检查发现巨脾,脾脏如同足球大小,并已出现血小板严重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经人介绍,抱着一丝希望来到我院肝胆外科求医。 情况危急,手术难度大   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专家、我院肝胆外科双聘学科带头人李华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综合评估,认为小李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果不手术治疗将威胁患者生命,按目前病情来看,腹腔镜脾切除是除了肝移植之外唯一的治疗方法,且需同期行门奇静脉断流术。由于脾脏巨大,周围间隙狭窄,侧支循环丰富,更伴有粘连,操作中易误伤胃壁、胰腺等器官,加上血小板严重下降,凝血功能差,术中容易出现大出血,或创面渗血不止,手术风险可想而知。术后并发症多,术后可能需转入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腹腔镜切除,摆脱巨脾梦魇   面对手术的高风险,为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肝胆外科医疗团队从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恢复期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制定出周密的治疗计划。9月3日,在李华教授指导下,周志涛副主任医师主刀,凭借丰富的经验及娴熟的技术,历时6个小时,成功切除巨脾、并将脾脏切碎取出。仅仅是通过脐下小切口,将巨脾分割成一块一块从腹腔内取出,就耗时1小时余。得知手术成功的消息,小李的母亲万分激动,脸上露出了笑容。   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小李顺利度过了手术风险期,不到两周的恢复,各项身体指标趋于正常,血小板明显回升。9月15日,他带着微笑出了院。但医路漫长,他尚需继续与病魔作斗争,后期甚至需行肝脏移植治疗。 科普链接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Wilson病,本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肝损害、锥体外系症状与角膜色素环等为主要表现。本病通常发生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约年龄11岁,以神经症状起病者约平均19岁,少数可迟至成年期。绝大多数患者先出现神经症状,少数先出现肝脏症状,也有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急性溶血性贫血、皮下出血、鼻衄、肾功能损害及精神症状等。起病缓慢,少数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呈急性发病,最终都会出现肝脏及神经损害症状。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