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疑难危重肝病 促进区域肝病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肝病医师诊疗水平,促进肝病学学科在粤东梅州区域的健康发展,提高疑难危重肝病疾病的救治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由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学会、梅州市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肝病中心承办的“2020年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下基层活动-梅州站暨梅州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梅州市疑难危重肝病专科联盟成立大会”于2020年10月24日在我院隆重举行。200多名代表与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交流肝病学术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肝病防治大计。 会议在我院门诊八楼会议室举行,由我院肝脏内科戴小灵主任主持,参会代表有梅州市及梅县区卫健局领导;中山三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教授及其团队;梅州市疑难危重肝病专科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及梅州市各县区医院代表等;粤东医院院长助理李俊院助、中山大学名医名师、梅州市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李刚教授、中山三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专科联盟主任高志良教授、梅县区卫生健康局梁碧梅副局长莅临大会并为大会致辞。 大会内容丰富多彩,大会起初由李刚教授介绍了梅州市疑难危重肝病专科联盟成立的背景,并详细讲述了专科联盟的组成人员、成员的责任与义务等。接下来,各个专家教授的讲题不仅涵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主要肝病学领域的问题、挑战和学科进展,还在慢病管理、肝胆疾病防治、疑难危重肝病等方面展开热烈交流。在会议的最后,我院何佳良医师还进行了疑难病例分享,旨在提高疑难危重肝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搭建多学科交流平台。   此次肝病学会的成功举行,为广大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学习、进步的平台,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盛宴;疑难危重肝病联盟也必将会为规范疑难危重肝病诊治,促进学科区域发展,为百姓健康贡献力量。

2020-10-28

高热不退,肝脏也会“贡脓”

近日,我院肝脏内科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患者自诉80多岁了,却是第一次住院,主要表现为寒颤、高热,体温达到40摄氏度。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会是感染了这个吧? 在完善常规检查,排除了新冠肺炎后,腹部彩超及增强CT检查结果示老伯肝脏里面有液体,血培养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肝脏内科医师团队经过科内讨论,认定肝脏里面这个液体是引起老人家发高烧的罪魁祸首,临床上称为肝脓肿。 什么是肝脓肿?   肝脓肿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肝脏内管道系统丰富,包括胆道系统、门脉系统、肝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 如何治疗?   除了治疗原发疾病、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以外,彩超定位下穿刺引流脓液显得异常重要。   经彩超定位下穿刺引流脓液后,老伯肝脏里面的液体逐渐减少,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感染指标下降,精神、食欲好转。10天后,肝脏里面的液体被清除干净,拔除引流管,康复出院。 哪些人易得肝脓肿?   1、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差的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高血糖容易导致细菌生长繁殖,及糖尿病患者常有心脏、肾脏、神经、血管等脏器功能损害,促使肝脓肿发生。   2、胆石症、蛔虫病等疾病使胆汁引流不畅,细菌沿着胆管进入肝脏形成脓肿。   3、脓疮、拔牙、甲沟炎、中耳炎、骨髓炎、心内膜炎、外伤等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细菌可经过肝动脉进入肝脏,最终引发肝脓肿形成。   4、阑尾炎、痔疮感染、胃肠炎、胰腺炎等腹腔、盆腔感染时,细菌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形成脓肿。      小贴士   临床上,在急性胆道感染和肠道炎症患者中,如突然发生脓毒性的寒战和高热,并伴有肝脏肿大和肝区疼痛者,应想到有肝脓肿可能。如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多,X线或CT检查发现肝脏肿大,或有液平面可见,且右侧膈肌活动受限制者,对诊断更有帮助。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其阳性诊断率可达96%以上,必要时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肝脓肿穿刺,以确定诊断。

2020-07-01

吃货们小心,饮食不注意容易得这个病

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新冠疫情下,大家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不聚餐,不少人在家当起了大厨,朋友圈天天上演“厨王争霸”。但是,吃货们小心啦,处理食材一不注意就容易得这个病。 近期,我院肝脏内科门诊收治了一名青年男性,其诉一个星期前上腹部间断出现隐痛不适,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图1)明显升高,以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升高为主,腹部CT示肝占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被收入感染性疾病科(肝脏内科)接受诊治。在排除了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肿瘤等相关疾病后,诊断为寄生虫感染:蠕虫蚴移形症?给予驱虫治疗后,患者腹部不适好转,复查血常规(图2)白细胞明显下降,病情好转出院。 黄湛镰教授与戴小灵副主任推断,这个患者可能饮食不注意,吃了未经烹煮而带有寄生虫的食物。目前,大多数寄生虫病是食源性的,患者吃进去后,寄生虫在胃肠道内发育繁殖,钻入肠粘膜,通过小血管或者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至肝脏。如果不清除所有的寄生虫,该患者会出现反复腹部不适,如果寄生虫继续移形至其他器官,比如颅脑,可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癫痫等症状。  注意:鱼类、肉类中有寄生虫并非新鲜事,吃法不对可能会让你吃下很多虫!绦虫,主要存在猪肉、牛肉、羊肉里;肝吸虫,喜欢寄生在淡水鱼虾和淡水螺内;管圆线虫,最喜欢藏着螺蛳里;弓形虫,除了接触感染后猫狗,羊肉、肥牛里也可能存在;肺吸虫,主要存在蟹、龙虾等淡水甲壳动物内;异尖线虫可寄生予深海鱼。 鱼、虾、蟹、蛙、蛇、螺、猪肉、牛肉等这些都是藏寄生虫的高危食物。预防寄生虫病,关键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另外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为了避免生熟食交叉感染,生熟食存放和切割都要彻底执行生熟分开,日常生活中最好准备2块砧板,做到专板专用。  要注意把切鱼虾的菜刀、盛器生熟分开洗净,防止交叉污染;切肉和切水果的刀也要分开。 不要喝生水,不要去野外游泳。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注意洗手,有些虫卵很可能附着在衣服或者门把手等物品上。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