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康复团队荣获第三届全国吞咽障碍康复病例大赛总决赛第一名
7月9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吞咽障碍康复病例大赛总决赛在宁波举行。在康复医学科主任唐志明带领下,康复医师彭志勇、治疗师叶鹏瑛、护士陈玲组成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代表队经过层层选拔,激烈比拼,从29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第一名。这代表着全国同行对我院康复医学科吞咽与气管切开康复水平的认可,也证明了我院康复医学科在该领域的诊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国吞咽障碍病例大赛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大型赛事,分7个片区的区域选拔赛和总决赛。每个片区从30-80个初赛单位中赛出前3名,最后连同片区主办单位一起参加最后的总决赛。竞争相当激烈,关注度极高,同步进行的现场直播观看人次已超过18万人次。 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窦祖林教授对本次病例大赛总决赛进行了点评。窦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大赛的水平之高,病例的多样性,多学科团队合作,规范化流程,ICF的应用,评估丰富多彩,训练多样化,达到普及吞咽障碍康复的目的。同时也指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估治疗精准性欠缺,术语不规范,知识面相对窄,期待各参赛队伍明年拿出更有代表性的病例。 同时举行的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专业委员第三届学术年会,大会安排了主论坛和吞咽评估、专业能力提升、吞咽护理、儿童吞咽、营养、呼吸、优秀论文等8个分论坛,以及会前的喉镜吞咽功能评估培训班,总参会人数超过1千人。总会会长方国恩,书记牛恩喜及宁波市当地政府领导,宁波市康复医学会等相关领导出席大会。我院康复医学科唐志明主任在大会上作了《吸入性肺炎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干预》和《喉镜吞咽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专题报告,彭志勇医师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通过与同道交流学习,收获满满。 我院康复医学科是梅州市临床重点专科,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吞咽障碍领域的优势,目前临床规模、设备、技术实力等方面在粤东地区已成为最强的科室之一。目前,科室常规开展各项吞咽障碍的评估与诊疗技术, 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规范化地开展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经颅磁刺激技术、无创呼吸机、V-VST 容积粘度测试、导管球囊扩张术、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神经调控、shaker训练等, 在梅州率先开展了机械性吸-呼技术(MIE)、气道集束化管理技术、高流量气道湿化、间歇置管、负压冲吸式口腔护理等特色护理技术。
热烈祝贺我院康复医学科荣获华南区吞咽障碍康复病例大赛一等奖
6月27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专业委员会举办,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吞咽障碍康复病例大赛华南区大赛暨全国选拔赛圆满落幕。经过一天激烈的角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康复团队以精彩的病例汇报交流获得评委及同道的认可,荣获一等奖,成功晋级宁波全国总决赛。 中山三院粤东医院参赛团队 2021年华南区吞咽障碍康复病例大赛复赛暨全国吞咽障碍康复病例大赛总决赛选拔赛 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个省20支队伍进入华南区复赛。这些团队在此次华南区复赛上充分展示,精彩纷呈,代表了华南区乃至国内吞咽障碍康复的最先进的诊疗情况。我科在唐志明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康复医师彭志勇、治疗师叶鹏瑛,护士陈玲代表参加比赛,三人配合默契、锐意进取,在大赛上汇报了《一例皮肌炎引起的吞咽障碍伴气管切开康复病例》,充分展示出我科在处理复杂性气管切开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流程的规范性、操作技术的准确性和治疗手段的先进性,体现医疗、治疗与护理的团队合作,诊疗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技术先进得到了国内专家的充分认可。 大赛最后,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窦祖林教授对本次病例大赛进行了点评。窦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大赛的水平之高,病例多样性,多学科团队合作,规范化流程,ICF的应用,评估丰富多彩,训练多样,达到普及吞咽障碍康复的目的。同时也指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估治疗精准性欠缺,术语不规范,知识面相对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期待各参赛队伍明年拿出更有代表性的病例。 本次比赛是我科首次参加全国区域性吞咽障碍康复比赛并获奖,表明了我科在吞咽障碍康复、气管切开拔管及神经康复方面的诊疗水平又上了新台阶。康复医学科全体医技护人员将再接再厉、苦心钻研,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方式,推动科室业务学习和专业发展,提升科室业务水平和技术实力,服务广大民众,造福伤残患者。 我科将继续依托中山三院康复医学科吞咽障碍优势,作为梅州市临床重点专科,目前临床规模、设备、技术实力等方面在粤东地区已成为最强的科室之一。目前科室常规开展各项吞咽障碍的评估与诊疗技术,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规范化地开展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经颅磁刺激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无创呼吸机、V-VST容积粘度测试、导管球囊扩张术、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神经调控、shaker训练等,在梅州率先开展了MIE技术、气道集束化管理技术、高流量气道湿化、间歇置管、负压冲吸式口腔护理等特色护理技术。 科室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梅州市临床重点专科,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窦祖林教授团队进行垂直管理,由留日六年、日本东北大学康复医学博士唐志明担任科主任,目前临床规模、设备、技术实力等方面在粤东地区已成为最强的科室之一。 康复医学科现有医生5人,针灸医师、康复治疗师共1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5人,设置床位30张,治疗室7间,设有门诊诊室、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与言语治疗、心肺治疗、针灸治疗及疼痛治疗等部门。科室现已拥有经颅磁刺激仪、电子软管支气管镜、电子软管喉镜、无创呼吸机、减重步行训练仪、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日本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日本欧技全电脑颈椎腰椎牵引仪等先进设备。科室特色鲜明,已成熟开展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呼吸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等相关评估与治疗项目,其中吞咽障碍康复、神经性气管切开康复诊疗水平在国内居于前列。 咨询/预约电话 康复医学科:0753-2829219 康复治疗室:0753-2829269 如有需要,欢迎广大群众前来咨询或就诊!
康复医学科成功为一位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拔除气管套管
邓叔,2020年12月20日在劳作中不慎跌倒致四肢乏力,家属立即送至医院就诊,颈椎CT提示:颈5棘突、颈6椎体粉碎性骨折,当即行“颈椎减压+颈椎内固定术+气管切开”,将其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经治疗,邓叔病情逐渐稳定,但咳嗽力量差,下呼吸道出现大量分泌物,不能耐受气管套管封堵,辗转多家医院仍未能拔除气管套管。2021年5月6日,家属将邓叔转到我院康复医学科进一步诊治。 康复医学科主任唐志明查看了病情,对患者和家属比较关心的气管切开拔管方面在床边进行了初步评估和讨论,认为这是一例高位脊髓损伤所致的气管切开、呼吸肌力量差、咳嗽、咳痰无力、反复肺部感染等因素所致的困难拔管患者。 康复医师床边纤维支气管镜评估发现气道通畅性尚可,气道分泌物较多,不能耐受长时间堵管,易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指脉氧明显下降。膈肌超声提示膈肌移动度明显减弱,膈肌萎缩。唐志明主任组织医护技团队讨论,针对性制定了呼吸肌肌力及耐力训练、强化气道管理、高流量湿化、床边纤支镜可视吸痰等一系列医护技一体化康复。针对呼吸肌易疲劳问题,采用无创呼吸肌辅助通气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康复治疗,患者肺部分泌物明显减少,辅助下有一定的咳嗽、咳痰能力,能耐受长时间堵管,堵管后血气分析正常,超声评估膈肌移动度及厚度较前明显改善。结合患者情况,经评估讨论,参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拔管标准,患者基本符合,于6月2日在床边为邓叔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拔管后连续观察3天各项指标均正常。 颈椎骨折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颈脊髓损伤,呼吸困难是颈脊髓损伤初期及术后最常见的症状。颈髓损伤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膈肌和肋间肌瘫痪、腹肌麻痹所致,因呼吸肌麻痹造成的肺泡低通气、咳嗽反射障碍并导致足以引起肺部感染的分泌物潴留,后者更加重了肺泡低通气,从而不得不行气管切开。 复杂性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是我们康复医学科继吞咽障碍康复后新增特色诊疗项目之一,目前已成立由医生、治疗师、护士组成的分工合理、团队协作的重症康复团队,针对气管切开患者的评估、康复治疗、拔管指征掌握及拔管后管理形成了规范化流程,已达国内高专业水准。病房已熟练开展床边纤支镜吸痰、气管套管更换、气道管理、肺功能康复、吞咽康复、无创辅助通气、机械性吸-呼辅助咳痰技术及营养管理等特色治疗和护理。通过规范化的评估-治疗-干预流程不仅能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还大大提高了拔管成功率,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