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超声

近年来超声已成为康复科多种疾病的重要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工具,被誉为康复医生的“第三只眼”。超声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肌肉、韧带、骨骼和关节囊及外周神经等结构。通过超声检查,可进行筋膜肌肉疼痛综合征、肩痛、肩袖损伤、钙化性肌腱炎、腕管综合征、膝痛、脊椎小关节综合征等的诊断,并且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关节及软组织药物注射治疗、钙化性肌腱炎的穿刺抽吸疗等。

2023-03-29

肉毒毒素注射

肉毒毒素是药物治疗痉挛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该治疗是一种化学去神经阻滞术,最适合于局部痉挛,对全身的影响也最小。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适用于多种神经系统常见病如脑血管病、脊髓损伤、脑性瘫痪和多发性硬化等。它可以降低肌张力、减轻痉挛,从而缓解肢体疼痛、改善肢体活动范围、改善姿势,进而改善清洁、穿衣服、搬动、护理等被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为康复治疗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023-03-29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

NIPPV技术是一种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只需通过鼻罩、口鼻罩、全面罩或头罩等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接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技术。在神经康复领域中,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使呼吸动力不足和胸壁顺应性降低导致肺泡通气量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而NIPPV通过压力支持作用改善胸肺顺应性和对气道、肺泡的机械性扩张作用,增加呼气末肺容积并改善病变区气体的分布,从而增加有效的肺泡通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气管切开患者通过使用NIPPV可以改善患者通气,上气道强制通气可以改善非结构性上气道狭窄情况,围拔管期的使用可以提高拔管的成功率等。

2023-03-29

机械性吸-呼技术(Mechanical Inspiration Expiration ,MIE)

MIE可以模拟人的正常生理咳嗽,首先以正压提供一次吸气,提高肺内气体储备,使肺充分扩张;然后迅速由正压切换为负压,对整个呼吸系统产生抽吸效应,从而获得较高的呼气峰流速,外周气道内分泌物就有可能随呼气气流转移至中央气道,以防止分泌物积聚在气道,这个过程恰恰是对咳嗽的模拟,在促进排痰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氧合指数,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2023-03-29

导管球囊扩张术

用适当号数球囊导管经鼻孔或口腔插入食管,在食管入口处,用分级注水或注气的方式充盈球囊,通过间歇性牵拉环咽肌,激活脑干与大脑的神经网络调控,恢复吞咽功能。

2023-03-29

软管喉内镜吞咽检查(flexible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

FEES是吞咽障碍康复的一个非常有诊断意义的内镜直视下的评估工具,与VFSS同为吞咽障碍评估的国际认可的“金标准”。该技术是利用软管鼻咽喉镜进入患者口咽部和下咽部,观察会厌、会厌谷、舌根、咽壁、喉、梨状隐窝等结构及这些结构在呼吸、发音、咳嗽、屏气和吞咽食物时的运动,以此评估吞咽过程中的食团运送。

2023-03-29

吞咽造影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及其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

VFSS被认为是吞咽障碍检查的“理想方法”和诊断的“金标准”。该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对整个吞咽过程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通过观察侧位及正位成像可对吞咽的不同阶段(包括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的情况进行评估,也能对舌、软腭、咽喉的解剖结构和食团的运送过程进行观察。

2023-03-29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尤其是在一些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较传统外科方法更安全、无创、简便、经济等优势,是一种集保守疗法的安全无创和手术疗法的特效性为一体的新型运动系统疾病治疗方法,被认为非手术治疗疼痛的最后一道防线,称为“不流血的手术刀”。作用于疼痛部位,可促进组织损伤修复重建,松解粘连的组织,扩张血管和促进血管再生,镇痛等。

2023-03-29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TMS利用交变磁场穿透颅骨,在皮层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皮层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生理学效应。早期的单发TMS用于测量运动诱发电位,评估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和兴奋性。后来发展成为可连续重复输出的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发现对皮层的兴奋性具有调控作用。rTMS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来达到不同治疗目的,一般认为高频(≥5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

2023-03-29

辅助咳痰有“神器” ——机械性吸-呼技术的应用

  神经康复中的重症患者由于损伤部位的不同往往出现各种的功能障碍,如吞咽障碍、意识障碍、呼吸功能障碍等,尤其是在合并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的患者中,患者的意识障碍和呼吸肌无力严重影响了气道廓清能力,使得分泌物无法充分清除,造成气道阻塞,从而加重了肺部感染,进一步影响了拔管进程。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排痰方法有很多,如负压吸引、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肺康复辅助排痰手法及高频胸廓振荡等辅助排痰仪器。但负压吸引、肺康复辅助排痰手法及高频胸廓振荡等辅助排痰仪作用深度较浅,难以清除深部分泌物,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能清除深部分泌物,但属于侵入性治疗,且舒适度差。机械性吸-呼技术(MechanicalInspirationExpiration,MIE)则通过无创手段,吸气时通过正压加压充盈肺部,呼气时快速切换成负压形成强吸引力,使得深部分泌物向大气道移动,充分排出。而MIE产生的振荡性气流能松动黏稠的分泌物,增加黏稠分泌物的排除率和使用的舒适性。   在神经康复领域中,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使呼吸肌无力和胸壁顺应性降低导致气道廓清能力和肺泡通气量下降,而MIE通过有效且快速正负压力切换,显著提高咳嗽峰流速,促进深部分泌物的排除,而压力支持作用改善胸肺顺应性和对气道、肺泡的机械性扩张作用。气管切开患者通过使用MIE显著提高了分泌物的排除率,在围拔管期的使用可以提高拔管的成功率等。   通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驻专家、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唐志明主任为我科全体医务人员讲解机械性吸-呼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对机械性吸-呼技术的原理、参数及上机操作进行了详细的复习,我科对神经系统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技术得到了一次重大提升。         唐志明主任讲解机械性吸-呼技术使用中的技术要点及操作演示      适应症   1、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导致呼吸肌无力,无法充分清除肺部分泌物的患者;   2、患者的意识障碍,没有咳嗽能力;   3、限制性肺疾病的患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胸廓受损等;   4、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   绝对禁忌症   1、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气胸、肺大泡、呕吐;   2、严重的气道反应性疾病;   3、近期的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   相对禁忌症   1、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或气道狭窄;   2、有过气胸史,非人工气道治疗时病人不配合;   3、在拔管后出现中重度血氧饱和度下降,焦虑,呼吸急促时应用受限。   注意事项   1、部分病人可能会因为喉部肌肉功能的紊乱而无法耐受该治疗;   2、治疗应在饭后1小时或以上进行。      科室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梅州市临床重点专科,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窦祖林教授团队进行垂直管理,由留日六年、日本东北大学康复医学博士唐志明担任科主任,目前临床规模、设备、技术实力等方面在粤东地区已成为最强的科室之一。   康复医学科现有医生5人,针灸医师、康复治疗师共1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5人,设置床位30张,治疗室7间,设有门诊诊室、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与言语治疗、心肺治疗、针灸治疗及疼痛治疗等部门。科室现已拥有经颅磁刺激仪、电子软管支气管镜、电子软管喉镜、无创呼吸机、减重步行训练仪、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日本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日本欧技全电脑颈椎腰椎牵引仪等先进设备。科室特色鲜明,已成熟开展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呼吸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等相关评估与治疗项目,其中吞咽障碍康复、神经性气管切开康复诊疗水平在国内居于前列。   咨询/预约电话   康复医学科:0753-2829219   康复治疗室:0753-2829269   如有需要,欢迎广大群众前来咨询或就诊!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