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镜子”解决大囊肿,粤东骨科帮到您!

腘窝囊肿都需要治疗吗? 小的腘窝囊肿通常没有症状,只需观察,不用治疗。当囊肿增大引起膝关节后方酸胀疼痛感,尤其是关节活动受限时,就需要积极治疗了。吃药打针一般没什么效果,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需要开大刀吗? 传统的术式是在腘窝处切一个比较大的口子,将囊肿切除,创伤大,恢复慢,且疤痕影响美观。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提升,现在更倾向于在关节镜下微创切除腘窝囊肿,同时还可以处理关节内病变,创伤小,恢复快。                                                               微创手术怎么做? 通常在关节镜手术之前,需要完善膝关节磁共振检查明确腘窝囊肿与膝关节后关节囊相通。 在常规的膝关节前方2个小切口外,多1个内侧小切口,在关节镜监视下,打开关节囊,将囊肿壁切除、内口扩大形成内引流。如合并有半月板损伤的关节内病变,也可一并处理。 术中团队照  关节镜术后小切口图 怎么预防腘窝囊肿? 预防腘窝囊肿,关键在于保护膝关节,防止关节损伤。运动之前要热身,适当拉伸肌肉,增加关节柔韧度和灵活性;运动要适度,减少高强度运动,避免过度运动;运动时可佩戴护膝,运动后可热敷舒缓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天气阴冷时注意膝关节的保暖。

2021-10-25

少走“弯”路,椎体成形术助您快乐行走!

每年的10月20日是国际骨质疏松日,2021年度国际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为: 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骨质疏松素有“沉默的疾病”之称,是导致疼痛、行动不便、造成骨折并危及生命的潜在因素。 家住梅城的李阿姨,74岁,一周前因过度下蹲后出现胸腰部疼痛,诉双下肢麻胀无力,自行艾灸、贴膏药治疗,症状无缓解,且日渐加重,继而出现腰背部疼痛难忍,放射至肋区,并引起腹胀、腹痛,站立及翻身困难,随后来到我院骨科就诊,以“骨质疏松伴病理骨折”收住治疗,入院后行胸椎磁共振提示:胸12锥体压缩骨折。 (1)术前MRI图像 (2)术后DR图像 骨科专家团队对该患者进行了综合评估后,共同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计划行经皮胸12锥体成形术。在获得李阿姨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完善了各项术前准备,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当天李阿姨即感觉腰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2小时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腰围下床活动,3日后患者出院。 “真的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当天就能下地正常行走活动了,腰也不疼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李阿姨说道。 为何说骨质疏松是“沉默的杀手” 目前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发病率跃居老年疾病的第三位,中国是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患者超过1亿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患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如胸腰椎骨折等;一般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简称PVP。 什么是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全称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还有一种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先用球囊扩张然后再注入骨水泥,二者均属于微创手术,都能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 椎体成形术适用于什么疾病? 适用于骨质疏松性病理性骨折、脊柱肿瘤、血管瘤等疾病。 手术创伤大吗?老年患者是否能承受? 该手术通常是在局麻下完成,在背部做一个约2-5mm的小切口,用特殊的穿刺针在X线监护下经皮肤穿刺进入椎体,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手术创伤很小,一般均可耐受。如果实在不能耐受俯卧位,还可采用侧卧位手术。对于高龄体弱的患者而言,采用椎体成形术可极大减少手术风险,且避免了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各种潜在并发症。 椎体成形术有什么好处呢? 止痛效果明显:术后疼痛的缓解率为70%—95%。还可以防止骨折椎体的进一步压缩、塌陷。患者总体满意率很高。可以说目前任何一种药物治疗都不能获得如此有效的止痛效果。 减少并发症:椎体成形术具有疗程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手术时间一般在1小时以内,手术创口小于1厘米,术后不需缝线,仅需创口贴覆盖。术后24小时患者即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如肺炎、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和护理上的不便,还可避免长期卧床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的骨质疏松恶性循环。 粤东医院骨科开展的胸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创伤小、出血少、见效快,极大的缩短了患者住院及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病痛,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2021-10-25

科学运动,牢记防损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损伤,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类,损伤的组织涉及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软骨等,还可能伤及内脏器官。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 · 膝盖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55%,涉及的运动包括跑步、自行车、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等。 · 约20%的运动损伤会涉及到肩部,比如错位、扭伤和拉伤等。肩伤在网球、游泳、举重、棒球和排球中最常见,症状主要有疼痛、僵硬、无力等。 · 脚踝扭伤在足球、曲棍球、篮球和排球运动中最为常见,在跑、跳及快速转动运动中几乎难以避免。常见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及行走障碍等。 · 肘部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的7%。反复反手击球会造成肘部肌腱损伤,导致网球肘、高尔夫肘。 · 热身不足、疲劳、柔韧性差、体虚都会导致各种肌肉拉伤。最常见的拉伤部位包括腘绳肌和小腿肌肉。 · 自行车、高尔夫、网球及棒球等运动中,更容易发生腰痛。 · 胫骨疼痛由胫骨内侧肌肉发炎所致,常发生于不经常运动的人群。原因包括运动强度增加过快、运动鞋过旧、硬地跑跳等。 · 腹股沟跑动过程中突然改变方向,就很容易造成腹股沟损伤,症状有剧痛、肿胀,有时伴有皮下淤血。 · 脑部损伤常发生于足球、滑雪、篮球等运动中,轻者只遭受皮肉之苦,严重的可能导致脑震荡,大部分患者数周或数月后恢复,但多次发作则会造成永久性损伤。 · 跟腱锻炼过度、炎症和疼痛就会导致急性跟腱炎,在涉及跑跳动作项目的运动员中最为常见。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 第一点:活动的时候活动量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而不能冒进,比如在进行长跑的时候距离以及时间都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而不能一步到位,否则会导致过度活动出现损伤。 第二点:在进行锻炼之前一定要进行充足热身,这样能够有效让肌肉处于放松状态,避免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出现肌肉拉伤。在活动之前不能受凉,因为受凉之后会导致肌肉以及周围软组织变得更加紧张,容易导致拉伤的情况。

2021-10-25

老年驼背怎么办?

为什么人到老年往往会驼背? 大家都知道人老了往往容易驼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人老了以后往往会骨质疏松,这就使得脊柱椎体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表现为脊柱椎体高度的丢失,椎体高度丢失累计都一定程度,外观上就表现为驼背了。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每个人的骨骼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存在旧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过程,这依赖于骨骼中的两种细细细胞,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是不的断地在清理着你老化的骨头,给新骨头腾地方,成骨细胞则是帮助你不断形成新的骨头,从而使骨骼达到相对平衡的生长状态。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其它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破骨细胞“吞噬骨头”的速度会超过成骨细胞“形成骨头”的速度,久而久之,骨量逐渐下降,骨骼就会变得脆弱起来,脆性的增加导致容易发生骨折即使在轻微外力下或者日常生活中即可发生。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骨质疏松。 一、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防治目标包括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增龄性骨丢失;避免跌倒和骨折。主要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1. 调整生活方式 (1)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2) 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 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3) 规律运动: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运动可改善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风险。运动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4) 戒烟。 (5) 限酒。 (6)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 (7) 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8) 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1) 钙剂: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 000~1 200 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 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不建议1年单次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