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医下乡惠民生,真情服务暖人心
11月12日,为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事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将肺功能检测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要求,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张清祥科主任部署下,以舒昱立副主任医师带队,派遣何军副主任医师及饶芳肺功能技师一行人到我科舒昱立掛职副院长的梅县区梅南镇卫生院送医下乡及免费为群众行肺功能检测活动,以便群众了解自身情况及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活动现场,前来就医群众络绎不绝,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及梅南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积极联合一起为群众排忧解难,现场为群众诊治疾病,免费行肺功能检查。同时践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饶芳医师为群众行肺功能检查同时,详细认真教会该院护士长刘利珍怎样行肺功能检查,真正做到落脚基层,长期为群众办实事。 肺功能检查现场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有效提高了村民对健康方式的认识,也了解到农村群众对疾病认识不足。 何军副主任医师现场义诊 总结以下几点: 1、 群众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此次义诊活动中发现中度至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五例,有极个别患者属于极重度,但他们用药均不规范,对疾病认识不足。在义诊同时我们详细告知其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建议他们到我院进一步规范检查治疗。 2、 反映热烈,获得良好社会效益:此次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不但为群众消除疾病隐患,还同时教会当地医务人员肺功能检查,真正做到惠民活动。 3、 长期坚持,定期下乡建立长效机制。鉴于此次活动成功,得到群众支持,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我科以后陆续开展其他乡镇下乡活动。 舒昱立副主任医师现场中西结合为患者治疗颈椎病
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
2020年11月18日,是第十九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善慢阻肺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倡议设立世界慢阻肺日,自2002年起,将在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举行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纪念活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患者是该病的主要人群之一,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咳痰以及气短。慢阻肺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特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将演变成肺心病,最后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统。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今天(11月18日)组织开展了有关于慢阻肺的防治的宣教,一起改善慢阻肺生活。
19岁小伙子反复发热!竟因为“多长一个肺”
4月初,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各地开始复工复产。但是,一名19岁的小伙子却因为多次反复发热来到我院发热门诊,之前多次查CT均提示肺炎,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吃了好几次消炎药,发热退了一段时间又再次反复,在这疫情当下,自免不了一阵紧张。 为搞清楚病因,小伙子入住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医生对比之前患者的胸部CT,均为左下肺大片阴影,以实变为主,周围有少许炎症影,再仔细研究,发现该部位病变范围大,但并没有见到支气管影。这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一般实变范围大的肺炎,都可以见到较小的支气管往实变部位延伸。随后,科室医生再次仔细询问小伙子,了解到其以前体检时查胸片也有提示左肺有问题。 张清祥主任组织全科医生讨论,认为该患者反复出现相同部位的病变,年纪又较轻,不排除有先天性疾病的可能,可做增强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果不其然,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其左边“多长了一个肺”。正常人有左右2个肺,通常左肺有2片肺叶,右肺有3片。该患者在左侧肺又多长了1片肺叶,就是说长了“3个肺”。 小伙子所得的是一种罕见的肺发育畸形——肺隔离症。这种疾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疾病,在胚胎期形成,当正常的肺组织脱离时,血管应该相应的衰退吸收,如果这些血管并没有被吸收,会与其他血管相连,导致一部分肺组织形成隔离肺,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肺隔离症患者通常会合并肺炎,多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肺部感染,咳嗽、咳痰、发热,并且可伴有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至此,小伙子的病因是弄明白了,下一步就是要手术来解决了。